沈岳
艺术家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
曾策划并执行2006年中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(普陀山)
《梦回桃源》系列作品,曾在中国美术馆、北京今日美术馆、北京798艺术区,浙江美术馆以及意大利、新西兰等国家展出。
撰文:邹萍(节选)
他所绘的,是最有代表性的时代美好。
沈岳1957年出生于杭州,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浙江美术学院(现中国美术学院)招收的首届中国画专业学生,跟着吴茀之、陆抑非等老先生学习,早早耳濡目染中国传统艺术最精彩华章,眼界、格局乃至基本功自然都远非今日从艺者可比。
沈岳很早就开眼看世界。
因此,他下笔时,色墨纸张间的极限拉扯早已了然于心,自然人间的爱恨情仇也是泯然入怀,而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求更使“跨界”之为自然而然。故无论绘画,亦或陶艺、影像、装置、雕塑等皆能为己所用,游弋所获自是丰厚:如为天安门城楼贵宾厅及中南海怀仁堂创作大幅中国画《十月金秋》《春天》,《琴棋书画》系列装置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展出,《梦回桃源》系列作品在中国美术馆、今日美术馆、北京798艺术区、浙江美术馆以及意大利、新西兰等国展出,策划并执行2006年中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(普陀山),担任北京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委托创作团队主创人员,担任《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》专题片艺术总监……
他欣赏苏东坡对生活的恣意,也共情他内心对人生的无奈与悲苦,无论是潇洒豁达的《定风波》还是哲理深邃的《赤壁赋》,都让沈岳感同身受。于是,他效仿着建起“雪堂”,刻枚印章曰“雪堂后生”,“我既是他的晚辈,也在身体力行地传承着中国文化精神。”谈笑鸿儒间以艺为寄,他所求不过是内心的大自在。
恽寿平曾言:“作画须有解衣盘礴,旁若无人,然后化机在手,元气狼籍。”观沈岳之作,动人的鲜活气息不仅在皮相,更在势相。笔随心动,结构潇洒,色韵斑斓,无一不显露内心“解衣般礴”般的自由气质。也藉此,来自自然的繁茂感时时跃动,花枝勃然,鸟儿叽喳,猫头鹰气宇轩昂,山峦势象延绵,某种根植生命的谛念修行凝于笔梢。更神奇的,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时尚气息,如甚具形式感的卷云,极具构成意的群鸟,生机璀璨的时代特征和东方智慧的艺术表达就这样有机相融,嬗变成诗与远方的再次聚融。
沈岳的创作,有对材料和技法的迷恋,但最动人处,乃是在此基础上升为观念的言有所指。这份全新嵌入的超越关系,是具有信仰感的精神书写,不仅活色生香,更是热气腾腾,生命力十足的入世精髓在勇于更新之反思意识的激发下,升华为时代文化最精彩的碰撞。
中国的艺术世界里,物我之间最原始的关系源自交流过程中的诗性勃发,这种“兴会”溪山无尽,天地无涯。
桃花,是中国的文化宗教之一。他迷恋画桃花,不仅因为形态的多姿妖娆,更在于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基因,“年轻人看桃花,指向‘桃花朵朵开',教师看桃花,想的是‘桃李满天下',降魔要用桃木剑,兄弟要在桃园里结义,就连英雄相聚也是在桃花岛。本质而言,‘桃花源'是中国人关于自由空间的理想化,是出世精神的最佳代言。”
性格决定命运,才华牢固运势。沈岳坚信,只有承载了现代精神的作品才有真实意义,艺术能量也才能直触心底。所以,他的画里,既可窥传统痕迹,也能找到Z世代的时尚品味。视觉鲜活的表象下,沉于覃思的墨色新意和现代社会复杂的精神向度跨文化相连,人文关怀和慎独定力塑造的终极品质,既若斑斓朝霞,亦如月夜皎林。
这份沈式热烈,是瑞意流光的独家记忆,更是匠心永续的渡人之舟。
本文作者
邹萍
资深媒体人,
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硕士毕业,曾任雅昌艺术网浙江站主编,负责深度艺评撰写和大型艺术活动宣发,现就职浙江美术馆。
如是我心
——贤宗法师&沈岳作品展